你好,欢迎访问四川水利学会!
   
当前位置:
构建供排净治一体化机制,进一步强化水安全保障能力!
来源: | 作者:pro0e7cf4 | 发布时间 :2020-11-24 | 2918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日,成都市出台《关于优化水务管理体制构建供排净治一体化机制的试行意见》,提出将按照全生命周期和全过程管理理念,对全域供水、排水、净水、治水实施闭环管理,构建覆盖水源地、水厂、用水户、排水户、污水收集、城市排涝、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河湖水生态治理的系统管理体系。
  
《意见》以“5+1”区域、成都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为试点,试行期2年,分总体要求、改革措施、改革保障三个部分,共二十三条内容,意在以政府主导、国企主体、市场参与来解决水务发展规划、布局、标准及投入问题,加快优化水务管理体制,构建供排净治一体化机制,解决水管理中政出多门、职能交叉、政企不分等问题,进一步强化水安全保障能力。
   
预计2021年完成全市供水、排水、再生水利用、节约用水等专项规划编制,完成成都市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立法调研,制定排水设施运维标准,建立供排水监管体系;加快编制城市排水防涝规划;加强排水户监管,鼓励开展二次供水建设管理试点;完成“5+1”区域排水设施特许经营权授予,初步实现“5+1”区域供排净治一体化管理;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总体达标。
  
预计2022年出台成都市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成都市水安全保障规划、成都市蓝网总体规划,鼓励排水户对自有设施实施专业化运维,加快建设供排净治信息化管理系统;供排净治监管体系基本建立,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基本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基本完善;完成“5+1”区域、成都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供排净治一体化改革试点任务,基本建立供排净治一体化管理机制,逐步向全市推广。 
  
《意见》指出,为构建安全稳定的供水格局,我市将建立行业部门+项目公司协同推进工作机制,引入市场主体参与水源工程投资建设和运营维护,同时加快有条件区域输水管道连通,逐步形成全域城乡统筹、分区集中供水、跨区连通共济的自来水供应格局。
    
为提升二次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将鼓励新建小区建设单位委托供水企业高标准组织建设运维二次供水设施。为实施安全高效的排水管理,《意见》提出,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支持市场主体整合并集中运营既有市政排水设施,鼓励市场主体通过特许经营方式投资建设管理运营新的排水设施,支持排水户将排水设施委托市政排水设施运维单位管护,并加大排水防涝投入,加强雨水管网、泵站及雨水调蓄池、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等设施建设,系统提升河湖岸线、公园绿地、市政道路、单位、小区透水和雨水收集利用能力,增强城市韧性。
  
《意见》明确,为建立运行高效的净水机制,将支持市场主体整合并集中运营既有污水处理设施,全面推进规划建设地埋式污水处理厂,实现分散收集、分布处理和就近回用,同时建立污水处理第三方监管体系,完善污水处理设施量化评估考核体系,全面提升污水处理厂运行效能。
   
关于形成覆盖全域的治水体系,《意见》强调,将按照大流域统筹规划、小流域综合治理、全流域智慧管理思路,制定河湖水生态治理技术导则,依托河湖划界成果,高起点谋划城市蓝网,强化河湖岸线管控,促进蓝绿相融;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商业化逻辑,积极探索流域一体化治理模式,搭建投资、建设、管理、运营一体化平台,推动截污、清淤、补水同向发力,堤岸建设、景观提升、长效管理同步展开,流域蓝线、滨水绿线范围资产长效运营,促进水生态价值提升与生活场景、消费场景、生产场景营造相得益彰。

深入推进市河湖保护与智慧水务中心、市河道监管事务中心、市供排水监管中心机构改革,健全行业监管体系。建立巡查考核、交叉检查等工作机制,完善设施运维标准、考核细则、管理办法等制度。健全行业技术标准体系,加强行业技术指导,引入第三方机构监管;建立水质检测机制,提高水质检测能力;建立网格化管理长效机制,解决管理手段重突击整治、轻长效管理等问题。

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