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要点
Ⅰ 把干旱和地震搞在一起的话,目前既没有理论依据,也没有统计学的依据。
Ⅱ 地震预报和地震预警是两回事,短临地震预报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以现有手段,地震预报是很难实现的。
Ⅲ 除震中区直接处于活动断裂带上的房屋外,一般地区我们不需要担心房屋倒塌。但偏远农村原来的土坯房、木质结构房,在地震过程中倒塌的较多。
Ⅳ 此次地震后需要注意强降雨,不是说地震过后会产生强降雨,而是说,现在四川已进入“华西秋雨”期,地震后降雨更易引发地质灾害。
Core Points
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北纬29.6度,东经102.1度)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公里,目前已造成多人遇难及受伤。
地震灾情总是扣人心弦,而四川又是我国地震多发地区,此次泸定地震发生后,网络上关于地震预测、地震避险的问题层出不穷。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应对地震?地震发生后怎么躲?四川8月份的持续高温干旱和这次地震有关系吗?
以下是腾讯新闻《一起来唠科》栏目与我校副校长、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许强教授的问答实录。
问
长期以来有个说法,叫“大旱之后有大震”,考虑到前段时间四川刚刚经历了持续的高温干旱天气,这次地震发生后很多人都想到了这个。
许强:对于旱震理论,实际上现在传得很多,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旱震理论认为,6级以上的大地震的震中区,在震前的一到三年半的时间往往是旱区,并且旱区面积越大,震级越大;在旱后第三年发震的时候,要比旱后一年内发生的震级更大。
实际上,关于这个“学说”,我校毕业的一位博士后,叫秦四清,他现在在搞地震研究,他在今年8月写了一篇博客驳斥了这个旱震理论,我认为他驳斥的是非常有道理的。
▲秦四清博客截图(图源:科学网)
从全球的统计来看,地震每年都要发生数百万次,其中6级以上的就会有数百次,7级的有数十次,8级的呢?一年可能也有几次。那么按照这样一个概念,实际上,不管他旱不旱,我们怎么都会碰到(地震)。
如果把干旱和地震搞在一起的话,目前既没有理论依据,也没有统计学的依据。
第一,什么叫没有理论依据?就是我们至少目前没搞清楚天旱与地震究竟有什么关系。虽然我们现在强调多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认为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到岩石圈,再到地球里边的内圈,各圈层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但相互作用的强度,是有差别的。
你说一点关系没有?它也是有的,但是中间有没有必然的、非常紧密的联系,至少现在从理论上讲没有观测到。因为地震是地球岩石圈内部的一个破裂错动行为,天旱呢,是受大气的影响。这是两个不同的圈层,他们的相互作用,我们不能否定它,但是大气层和地壳运动之间的作用强度有多大?具体是怎样的数值?至少目前从科学上还没有把它搞得很清楚。
第二个是没有统计学的依据。就像刚才我说的,每年会发生数百万次的、各种级别的地震。那天旱呢,也是这样的,每年全球很多地方都在天旱,比如非洲很多地方,这些地方也没法说发生了大旱就会有大震。所以统计学上我们也不认为这中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我认为,这个旱震理论至少到现在为止,没有什么科学依据,我们还没找到很充分的证据证明其实际存在。
问
这个说法之所以流行,一定程度上可能是因为,人们太想在地震来临前就找到一些征兆,目前我们有什么方式能进行地震预报吗?
许强:首先我想强调的是,地震预报和地震预警是两回事,以现有手段,地震预报还很难实现的,尤其是与老百姓关系最直接的临震预报。每年有非常多的地震,现在也没有说谁能准确预报它。
日本应该是全世界地震研究最好的国家之一,他们做地震的观测做得非常好。但是现在基本上放弃了地震预报,或者是只有很少部分人在做研究性质的工作。
那他们主要在做什么呢?地震预警和防范。地震预警的概念是,在地震已经发生后,利用电磁波和地震波两者之间传播速度的巨大差异,打那个时间差,来提前把这个信息发给外围的人。
什么意思呢?电磁波是在空气中传播的,每秒可达三十万公里,初中学过的,手机就是用电磁波传播的。而地震波是在地壳岩土体中传播的,每秒的速度只有几公里。所以,泸定的地震台网观测到地震波后,通过快速地计算就能达到秒级响应,通过电磁波传出来,各地马上就会通过手机、电视等收到地震预警信号。
这两个之间的时间差,往往都只有几秒、十几秒,但至少你收到后,可以提前想想你该怎么办。
这个就是地震预警,不叫地震预报。预警是地震已经发生过后,利用电磁波和地震波之间的传播速度的差别来告诉你:哦,这个地方可能过几秒钟就会产生多大烈度的震动,提前让你做好抗震准备。
那么地震预报呢?实际上现在没办法解决。你首先要知道哪个地方会发生,第二是发生的具体时间,最后是究竟会产生几级地震?实际上,这三个当中,每一个都很难。地点很难,时间很难,级别也很难。
问
所以短期内的地震预报其实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许强:对,至少目前没解决。国际上,美国、日本这些发达国家也还没解决。
现在所有的预报,都是中长期预报,是根据断层划分,可能通过统计规律,观测到近几年有可能发生地震。这个是大概知道的中长期预报,但是临震预报现在是全世界都没解决的难题。
问
如果暂时还无法看到提前预报地震的可能性,这会不会加剧人们的害怕心理?
许强:首先,我们要清楚一些基本概念。我们四川盆地啊,这几年老地震,但是,除开2008年汶川地震达到8级以外,近几年发生的地震最大的是雅安芦山7级地震,其余没有超过7级的。
四川是一个地震非常活跃的地区,我们有一个Y字型构造带,分别是龙门山断裂带、鲜水河断裂带和竖向分支的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
所以我认为,在四川发生地震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随时都可能发生5级、6级甚至7级地震。日本和我国台湾,更是经常地震,所以大家没必要慌张。日本、台湾人早已习惯地震,学会与地震共存了。
包括前几次地震,人家问我在干什么,我说我在体验地震,很镇定。震级越大,重发周期就越长,2008年汶川地震这种级别的地震大概需要1000年到2000年才会发生一次。那么六七级的呢?应该是几十年就可能发生一次,包括刚才泸定发生的。大家如果没在震中区,离断层有一定的距离,没必要过于慌张。
现在像在日本等地方,很多地震博物馆都有地震体验馆。他们从小学开始就带学生去体验,看看六级地震是种什么感受,该如何应对。十级台风来了,是个什么感觉?发生火灾了,你该怎么应对?
第一是让大家体验一下这个东西是咋回事,第二个是教你该怎么防范。我认为我们国家也应该强化宣传教育,普及基本知识,大家体验多了,了解的多了,当一些级别没那么高的地震到来时,可能也就不那么怕了。
问
那发生地震后,我们要担心房屋倒塌吗?需不需要跑到室外去?
许强:首先,成都市的房子的基本抗震烈度是七度,西昌、康定等地是按八度甚至九度的标准设防的,这个设防标准很高。但是农村的有些土坯房、老旧房比较容易垮塌,还是要注意。
目前我们大部分房屋都是框架结构,都有利于防震,所以在家里是非常安全的。在08年汶川地震,以及更早的我国台湾1999年的集集地震中,真正因为房屋倒塌而致人死亡的地方非常少,主要集中于震中区直接位于发震断裂带上或200米以内的房屋。
房屋倒塌的危险区域主要就在震中区的活动断裂带上。比如汶川地震的映秀、北川,直接坐落于断裂带上。断层直接错动,把这些房屋直接震垮了。
还要注意由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比如这次,去往泸定的路上,因为局部的落石和滑坡,就有拖车被砸了,这些会造成人员伤亡。汶川地震中三分之一的人员伤亡是地质灾害造成的。
▲图源:新华网
所以,多数情况下我们不需要担心房屋倒塌。如果住在一楼,可以跑出去,跑到空旷的地方,如果没有空旷的地方可以去,那么我都不主张跑出去。因为就像刚才说的,目前大多数房屋的抗震能力已经达到了要求,你在房屋里面待着,如果收到预警信息,你就躲在那些相对安全部位就行了。
但是,如果是在偏远农村地区,还是原来的土坯房,没有改造过,那就需要注意下倒塌的问题。至于住在城镇的人,首先就不要再跳楼了,完全没有必要。因房屋垮塌、倒塌致死的案例非常少,概率非常小。绝大部分都是因为家具、玻璃、吊灯、电杆倒塌突然砸下来造成的。
而且,楼梯是房屋里最薄弱的部位,不太建议大家一窝蜂地从楼梯跑下来,在汶川地震中北川县城,就有大家在楼梯扎堆出现事故的情况出现。
当然,为了更好地避免地震的危险,有这几个事情是应该去做的:
第一,作为普通老百姓,如果你在房子里面,那你肯定不要在吊灯下面,它有可能掉下来砸到你。而应该躲在坚固桌子下、储物间、墙角等比较狭小的地方。以及周围没有可能倒塌的书架、衣柜等物件的部位。
第二,作为研究人员,在我们通过大量的调查分析后,能发现活动断裂带里的哪些地方会出问题。一般认为,断裂带两百米以内的房屋容易垮塌,如果不在这个范围,房屋一般不会倒。所以,我们现在建房就要做好规划,把活动断裂带给搞清楚,重要建筑不要建在断裂带上。如果一定要使用这些区域,可以把核心危险区域作为一个安全带。比如现在映秀那个地震断裂带就做成公园了,在这个区域就不要修人住的房子了。
第三,我们要做好房屋本身的抗震设防工作。如果你家的房屋还是土坯房,又处于高地震风险区,或者你家房屋很旧,砖混结构上面那块板还用的是预制板,那就需要注意改造了,它有可能出现垮塌。
问
还有一个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是,要担心泸定地震后续的余震吗?
许强:这个其实没法说。因为地震过后的余震,一般都是有的,但是余震有大有小。余震往往比主震小多的。当然也产生过同级的余震,地震来了,过几个小时又来一次大震,历史上也不是没出现过。但按照正常情况,余震一般都是比主震要小。
所以我才说,一般的小地震,大家感受一下就行了,不用太害怕,但同时呢,要始终注意大震的防灾减灾。
目前地震后的危险,我觉得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强降雨,不是说地震过后会产生强降雨,而是说,现在处于雨季,四川盆地这一片,要小心“华西秋雨”,这是我国西南地区秋季多雨的特殊天气现象。今年的华西秋雨已经开启,这种秋雨的降雨强度并不是特别大,往往是绵绵细雨,但特点是持续时间长。我刚才也通过视频录像看到,有很多局部的垮塌和山体滑坡。所以,在路上的行人或者是车辆要注意,小心局部的垮塌和落石砸下来。
另外就是,我不主张震区外的志愿者现在这时候赶去地震灾区,有专业队伍、专业人员会进去的。毕竟地震之后,加上马上要来的秋雨,路上的车辆风险反而更高,震区以外的普通老百姓不要先想着赶去救援,现阶段先保护好自己。
2024-11-22
2024-11-01
2024-10-29
2024-10-21
2024-10-12
2024-09-09
2024-08-27
2024-08-13